提起2008年的NBA火箭队,说实话,那年队伍状态就像小学生考试遇到个超难题,手忙脚乱还硬着头皮上,完全不像我们平时脑海中那个拆招都拆得让人服气的火箭。要是你是火箭迷,那时候的你大概天天在想,“卧槽,这赛季能不能别再掉链子了?”
说起姚明,2008年他还不是我行我素的“伟大老大”,而是胡乱拼命想挽救这艘摇摇欲坠的火箭“船”的灵魂人物。姚明那年在场上的表现真是两极分化,一边是霸气的篮下统治者,一边又因伤病和防守漏洞被对手当成“大白菜”翻炒。球队其他人物则更像配角,除了特雷西·麦格雷迪(Tracy McGrady)因伤缺席大部分常规赛,好不容易配合两位巨星组建的“双塔”体系仓促中断。
再看看后场,2008年的控球后卫位置也没什么惊喜。保罗·皮尔斯(Paul Pierce)?这个和火箭没有关系。克里斯·保罗(Chris Paul)当时还在新奥尔良黄蜂,跟火箭无关。火箭的控卫们多靠战术执行,不怎麽有人能扛起场子,球权传来传去,像是传智播客的网速一样卡。
球队防守方面,更是一言难尽。2008年火箭的防守评级堪称“送人头”,被对手每次进攻都像是放飞自我的逃犯一样畅快。你看那些场均丢分,估计连菜市场大妈都忍不住吐槽:“这也太不给力了吧!”
好,我们来谈谈战绩。2007-2008赛季火箭队的战绩是55胜27负,这听起来像挺牛X?Hold住!这其实是整个联盟第六名,季后赛首轮就被凯尔特人这个隔壁老王号秒掉了。对,就是那个拿下总冠军的绿军。火箭被横扫,仿佛菜市场买的黄瓜被秒吃,一点反抗都没有。
季后赛首轮对阵绿军那几场,火箭的表现就像网络上传说的“智商税”——花了钱买经验,结果被虐得不堪回首。姚明虽然依旧表现给力,但奈何孤掌难鸣,队友配合断断续续,像是追剧中途突然卡顿,断章取义到令人心碎。麦格雷迪伤缺的大坑直接变成沟壑,火箭一直没能找到补救的方法。
有趣的是,火箭在那年赛季中其实曾短暂展现过几场逆袭,特别是在主场,火箭主场观众的呐喊声几乎比比赛还精彩,给球员加油助威的劲头堪称是“团魂爆表”。可惜这种高潮像蹦极中的惊叫,有点短暂,过后又跌回谷底。
说起那季火箭的战术,密集的内线进攻思路很明显,然而随着NBA节奏愈发快速,这策略显得缺乏灵活,特别是在三分球时代盛行的背景下,火箭的外围投篮并不稳定,三分命中率只能用“勉勉强强”形容,简直是一群站错位置的演员,拿错了剧本。
再来吐槽一下那个时代的火箭管理层:操作上就跟玩儿真人版“打地鼠”似的,总想掏“新鲜货”,却往往打出“旧瓶装新酒”的效果。薪资结构也是一大混乱,给个大合同,结果养成了一堆“不跑路”的短板。对比现在的运营灵活,简直让人怀疑当时管理层是不是用“文字游戏”在做球队谋划。
当然,球迷们对此也是煎熬又痴迷,每当赛季进行时,微信群和论坛里“火箭加油”的呐喊跟“又要凉了吗”的调侃互相交织,活脱脱一场“火箭神话与现实的碰撞现场”。
综上看来,火箭2008年赛季就像一场带着遗憾的浪漫喜剧,笑中带泪,泪中带笑。你说这么说吧,如果要选一部剧本写火箭的2008,那肯定是“绝处逢生失之交臂”。
对了,来个脑筋急转弯:如果火箭那年没有被绿军横扫,咱们是不是该说绿军是“可爱的受害者”而不是霸主了呢?想不到吧,这就是NBA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