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NBA,大家脑海里可能第一时间想到的是那些超级巨星和炫酷的扣篮秀,但火箭队这支球队,真是让人哭笑不得——绝对是以“悲惨”著称。这不仅仅是场上战绩的问题,简直就是火箭事业线的负增长,时不时让球迷们感受到“坐过山车”的刺激感,主要是“坐过山车下坡跑车特技版”。
再来说说管理层,火箭就像那种老板天天换,教练频繁打卡上班的“网红公司”。詹姆斯·哈登和克里斯·保罗先后主宰队伍时节奏相当魔性。但自从哈登离开以后,团队的运营就像忘了给火箭装上导航仪——方向感全无。管理层换帅比换衣服还勤快,换了半天,还是找不到那个靠谱的指挥官,结果大家伙儿都是“自己摸索,自我救赎”的活体实验。
说到球员,火箭队的阵容组合堪称“天仙配喜鹊拉郎配”,诸多天赋异禀的球员满天飞,但化学反应却时常像放了屁——人人尴尬不已。尤其是招募新秀和自由球员环节,说好的星光大道,结果就是“天壤之别”。比如,PJ-塔克在身材不占优势的情况下,凭借惊人的防守成为队内的“硬汉”,但整体队伍战斗力依然像中午的大太阳——炙烤得人心碎。
别忘了伤病,这玩意儿就像火箭队的“特效炸弹”,随时点燃赛季的危险边缘。核心球员伤停几乎是家常便饭,球队节节败退时,忠实粉丝只能举着“坚强也是一种美”的旗帜默默流泪。尤其是西蒙斯那段“疗伤神话”,就跟电视剧一样,满屏幕的“康复延长包”,但是结果还没“强势回归”字眼里的味儿。
说到球迷哭笑不得的瞬间,那不得不提联盟裁判们对火箭队的“照顾”。有时候别的队犯规还能被吹成“打铁无罪”,火箭被吹破罐子破摔,罚球线前的眼泪都快成井喷了。网红主播播放火箭比赛的时候都有:“又是火箭,惨案现场,不要眨眼!”仿佛每一场比赛都能改写“如何用一支火箭把赢球变成难题”的教科书。
年轻球员的培养一直是火箭引以为傲的地方之一,但别拿这句话开玩笑。说是重视培养,但实际经常被“急功近利”的魔咒缠身。大家期待的小鲜肉结果被推上了一线,却经常被摧残得体无完肤。结果球员的成长轨迹不是直线上升,而是像蹦极一样,忽上忽下,围观群众忍不住感叹:“这哪是篮球,分明是火箭版过山车大冒险。”
这其中,最著名的莫过于火箭队的“炸队风波”——在某一时期,内部矛盾和交易传闻纷纷扰扰,完全就是“甩锅大赛”。球员们仿佛被置于旋转的转盘上,谁顶得住压力谁才是真英雄。球市的换血速度快得惊人,连老粉丝都怀疑这不是打篮球,是在玩“阵容大变活人”的真人版。
不过,你要感叹火箭的悲惨,就不能忘了那些疯狂的时刻,比如火箭曾经用三分球创造的奇迹。当年哈登和保罗携手,外线如雨点般落下,场面火爆得让对手怀疑人生。那段时间,火箭是联盟最炫酷的队伍,但遗憾的是,这波“科技感爆棚”的打法最后没能换来总冠军,转头还被联盟其他球队的“战术炸弹”给拆得七零八落。
“火箭队的悲惨命运”词条就像打篮球时被“放水”的感觉,不仅没水,连地都裂开了。火箭队那蹊跷的命运,同样能上头条的吐槽大会素材,网络段子手们纷纷贡献神评:“火箭队赛季末和赛季初之间的距离比地球和太阳还远。”
最后说一句,或许火箭队之所以频频让人唏嘘,是因为他们天生赋予了我们一份“跌宕起伏”的篮球体验。如果单纯赢球太无聊,火箭就是那部更新频率极高的爆款连续剧。只不过,你永远不知道下一秒是“火箭发射成功”还是“火箭爆炸失事”,人生如此,篮球亦然——你说这剧情是不是超级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