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说到CBA总冠军奖金,哥们儿、姐们儿,是不是第一反应就是“钱!钱!钱!”?毕竟,打球不仅要靠技术,能多拿点“泥鳅钱”谁不爱?不过,这事儿说简单也简单,说复杂也复杂,就像你问“狼牙棒上一人分几根刺”——看你几斤几两、哪条江湖规矩……
先来个大概的数字:根据多家媒体报道,比如篮球资讯、腾讯体育、网易新闻等,CBA总冠军奖金大约在400万到500万元人民币左右。看着数字高,掐指一算,一队30人:这不就是人均14万到16万吗?没错,但事情总没那么简单,别急,后边有猫腻!
奖金发放的常见套路是:冠军奖金并不是一下子发给每个球员,团队和俱乐部通常会先从总奖金扣去管理费用、教练组、后勤人员奖金,以及俱乐部自留“备用金”。举个栗子,假设冠军奖金是500万,俱乐部可能拿走30%-40%用于团队建设和下赛季投入,剩下的才往球员这边分。
好,到了球员分奖金环节。正常情况下,球队核心球员分奖金肯定比替补多,当然,这跟球员合约细节也脱不开关系。有的球员合同里明确写了冠军奖金分成比例,拿得多的占比甚至可能接近半数。哪怕是个躺球员,也能分几万块,毕竟冠军蛋糕得人人尝一口。
再说点细节!据了解,球队队长和得分主力往往得到“VIP待遇”,不仅奖金多,俱乐部有时还会额外发放奖金或奖励车子、房子啥的,甚至给设立“冠军分红池”,底薪球员想多捞,还得绞尽脑汁提高赛场表现。
说个段子,有位CBA老江湖透露,他拿过冠军,那年奖金分到手差不多十几万,整个人激动得差点喊出“我要买超跑”的口号,可回头一想房贷娃娃学费,啊,车子暂时先等等吧,奖金更多是给家里添点油补张嘴。
那教练组呢?教练奖金一般也有提成。头号教练能拿到冠军奖金的10%-15%,助理教练、体能师、医生啥的也不空手而归,算下来,他们一顿“图吉利”红包拿得真不少,加上俱乐部额外奖励,那个喜滋滋的劲儿,跟赢得世界杯差不多。
还有媒体爆料,有些俱乐部奖金甚至有“前置”和“激励”两段。比如达到某个阶段奖金先下发,最终夺冠再有额外奖金。这样一折腾,奖金数据看似丰富,实发到球员口袋的,欠背的事儿可不少。
别忘了,奖金发放时间也拉扯得人心痒痒,常见是赛季结束后一两个月发,有时候疫情、俱乐部经济状况,发放一拖再拖,要是啥时候能发正常,球员得跺脚喊话,因为工资和奖金可是“饭碗的滋味儿”。
幸好,CBA近几年奖金体系越来越规范,联盟也在努力推动奖金公开透明,减少俱乐部拿“腰包赚白粉”的操作。虽说距离NBA那种层层晋级奖金和巨额分红还有段路要走,但中国篮球在变好这条路上,哥们儿们的“腰包鼓”可是越来越丰满。
“那到底我能拿多少啊?”——大致算算,核心球员,如果能拿到整个奖金的20%-30%,单靠这点奖金中间一年落袋个几十万,问题不大;普通球员南辕北辙,一人几万到十几万人民币浮动,其实加上薪资,够吃穿打球了。
你说,这奖金拿得多不多?篮球圈有句话:冠军奖金只是“甜头”,真正多的是能让球队续签合同、赞助商青睐、球员个人品牌价值暴涨——奖金只是“粉丝经济”金字塔的底座。不过,真要说人均奖金能不能直接买个五菱?嘿,已经够买个“篮球梦”了。
所以,CBA总冠军奖金多少? 一言难尽!从400万到500万,到30人分,扣除各路人员,多到核心手里十几万,少的几万;又加上俱乐部策略和球员地位不同,差距能拉开天际。真是“你的奖金,我的奖金,咱不说了,块板凳坐会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