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别急着惊讶,CBA可是从1995年才开打的,1920年那个时候,篮球在中国连“拉球”的概念都没普及,可谈何CBA MVP呢?这话题一抛出来,简直像问“秦朝有没有Wi-Fi”一样,甭管怎么搜,搜出个啥来?八成是“穿越之篮球风云再起”的同人小说了。
话说,CBA建立之前,国内篮球运动还是以学校和军队比赛为主,比如说抗战期间,篮球带来的可是精神武装之一,那时候更像是在用篮球PK啥国仇家恨,而不是荣誉和金钱。MVP?更像是张三李四场上表现漂不漂亮,骑马找马的那种气氛。
但既然题主执意要说1920年CBA MVP,咱们不妨脑洞大开点,把这称号交给当年那个球场上最闪耀的传奇人物——想像一下一个70年前的篮球老大哥,穿着白色棉布球衣,脚踩一双涩涩的布鞋,在灰尘飞扬的土场上投篮,那得多帅!
经过广泛“这也算个参考”的脑补,1920年“CBA MVP”非他莫属:上世纪20年代百年篮球大师李超人!对,就是那个据说能用左手投篮三分球,右手完成空中360度转体劈扣,而且还会骑自行车绕场三圈的人物——传说虽多,但资料稀少,像极了历史长河中的NBA乔丹翻版,反正靠谱度99%虚无缥缈。
实际情况是,1920年篮球在中国主要是在高校和军队内部活跃,连专业化培养都不具备,所谓常规赛概念更是未曾存在。MVP作为荣誉称号,起源于NBA的早期发展,CBA的MVP只有从1995年以后才有官方记录。要论影响力,田径、足球甚至乒乓球可能才是那个年代的体育明星,篮球更多是小众爱好。
网络大神们挖到惊人真相,1920年的篮球技术和战术根本别拿CBA和现代联赛比,那时候连花式运球都堪称炫技,别说三分球(三分线直到1980年代才正式引入),谈技巧简直是托儿所级别的“传球—跑位—投篮”三连击。搏杀场面惨烈?倒不如说是球员们各种摸索阶段,活像一群神经兮兮的“新手奶爸”在玩具堆里乱扔篮球。
除了历史数据难寻,其实网上不少段子告诉我们,搞笑层面1920年CBA MVP就是“空气侠”,你知道的,就是场上存在感超低到让人怀疑他是不是场边捧茶的粉丝角色——没人知道他的技术,只有队友偷偷给他发个大拇指,但现实是,这‘空气侠’绝对不是MVP,只是网友为了调侃古早篮球而创的笑话。
说到这里,不得不提现代CBA的MVP争夺激烈程度,和1920年的篮球环境简直如同公元前和下个时代穿越撞个正着;反差感让人笑掉大牙。咱们现如今眼花缭乱的3D数据分析、投篮热图、100个摄像头同步监控让人根本停不下来,1920年甚至连个标准篮球场都没有,你说那怎么公平评选MVP!
网上流传着“如果1920年有CBA常规赛MVP,他一定是那个能一天不洗头投篮命中率达百分百的独角兽!”这话我敢打赌,绝对是篮球版的神话传说,毕竟那年代能称MVP,估计光能找到个球就能犯规二三十次了。
好了,既然咱们都通过了时代的迷雾,探了一圈1920年篮球的“真相”,这MVP其实就是虚幻泡影,任你用再多搜索引擎,按下“1920年CBA常规赛MVP”键,跳出来的只有“让我们一起穿越到那时,一起玩皮影戏投篮”的念想。说不定,你问问1920年的篮球MVP,会告诉你“我会飞!”然后飘走了,毕竟历史有时就是个谜,中间夹了个滑稽的段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