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2009年的休斯敦火箭队,他们的三分球表现到底怎么样呢?别眨眼,咱们今天就扒一扒那会儿火箭队三分线外的“弹药库”到底有多给力,数据背后藏着哪些有趣的小故事,以及那些年火箭的远投攻势是如何让对手头皮发麻的。
说三分,得提当时“扫把星”希尔德——詹姆斯·哈登尚未加盟,矮大腿还是特雷西·麦格雷迪和雅谢尔·奥尼尔的组合。大个子的奥尼尔竟然还真能偶尔来几次外线跳投(别笑,奥尼尔三分球手感不太稳定,偶尔出个彩蛋),不过主要火力点还是麦格雷迪那可怕的“空中飞人”表演,尽管三分不如现在的“啪啪打脸”式三分火力,麦格雷迪在外线依然有一手绝活。
细扒数据,麦格雷迪在2008-2009赛季三分出手数约为5.5次/场,命中率在35%左右,也算是火箭队里面的主力“远投炮台”之一。附带一提,那年火箭的三分球战术偏重于投机型进攻,打法比较依赖个人突破后拉开空间,再给身边兄弟找机会,却没有狂轰滥炸的节奏。这种打法让他们在关键时刻仍能保持一定的外线威慑力。
别忘了,当时火箭还有个江湖上鲜有人提的秘密武器——鲁尔·邓。那个小伙子你可能不太熟悉,但他外线手感一直不错,经常在比赛中扮演三分出奇制胜的角色。据统计,鲁尔·邓那年三分命中率超过了38%,是火箭队内三分命中率较高的“隐形炮手”。
那2009年火箭队的三分出手总数呢?根据季后赛和常规赛加起来的数据,总出手次数大约是每场约15次左右,整体命中率能保持在33%-35%。这个表现虽然结合当时联盟风格算不上惊艳,但已经暗示出未来火箭季后的三分浪潮。整体而言,团队三分球不是最多,但却是节奏灵活,“不怕神一样的对手,就怕猪队友”式的精准配合。
有关三分球的战术分布上,火箭队喜欢利用麦格雷迪的创造能力拉开防守,再用锋线球员在弧顶外制造空间,传球给三分出手点。防守方一旦上前夹击,空出的三分空间立马被迅速捕捉;这也是为什么火箭的三分命中率能保持稳定而不崩盘的原因。毕竟“空间”就是三分球的好朋友,没空间三分打成“空中楼阁”,命中率自然下滑。
再说说那些关键场次的“必杀技”。2009赛季里火箭队有几场比赛三分球表现爆棚,比如对阵洛杉矶湖人的比赛,在那个对手外线也相当强势的时候,火箭队三分出手近20次,命中13个,简直就是三分雨击溃湖人防线。麦迪那个晚上真是手感开挂,瞬间点燃全场氛围,场边安静的球迷瞬间转变成“麦神”狂热粉丝。
别光盯着数据不放,风格也是火箭那会儿三分球的一大特色:敢投、敢拼、敢闹。这么多场比赛,你总能看到球员们投出那种“死磕到底、不服就干”的感觉,哪怕球没有命中也不气馁,继续飚。外线这种氛围,实际上就是“火箭精神”的另一种表现,特别符合球迷们想看刺激教学内容的心理。
顺便透露个爆料,那年火箭队的训练场也有不少三分球搞笑片段,各种投篮失误、球打铁瞬间的表情包层出不穷。网络上当时就流传一句话:“火箭三分线外的铁人,铁得让人心疼。”而这种打铁精神其实悄悄成为他们稳健三分战术成长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基石。
那么,你有没有想过,这样火箭队三分球的背后是不是隐藏了点“脑筋急转弯”似的玄机?比如说——既然三分球那么重要,为啥当时火箭队没像现在球队那样疯狂投三分,而选择了“稳扎稳打”?是策略?还是当时的教练有自己的妙计?仔细一琢磨,或许,这就是火箭队三分球数据背后最有趣的“暗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