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2012年的NBA火箭队,兄弟们脑海里是不是蹦出来一个“哈登刚到,火箭还是啥样?”别急,咱们今天就扒一扒那年火箭的首发阵容,看看当时这帮兄弟都是什么“战斗力爆表”的。话不多说,咱们先给2012年的火箭“排个队”!
但事实上,2012年火箭可不是靠脸吃饭的,咱们先来说说那个时候的后场双枪。
杰瑞米·林,那年正是“林疯狂”爆发的时代,完全是给NBA注入了点儿“亚洲力量”的小鲜肉,他那一连串的绝杀和飙分简直让火箭球迷哭着喊“再来一发!”后卫线上,和林搭档的是凯文·马丁,码农球风,得分犀利,把三分和中投打得溜溜转,算是火箭进攻的中坚力量。
锋线的阿瑟斯(其实真正首发是达里尔·阿瑟斯的“家底”并不多,实锤是小试牛刀角色),这里有点儿迷幻,因为那个赛季火箭经常玩“变脸术”,特雷沃·阿里扎倒是稳定首发,他的防守和三分让火箭的边线战术开挂不少——毕竟阿里扎的三分不像大部分三分球都是“左投飞天”,他投得稳稳当当,防守还凶悍,简直就是火箭的边路“钢铁侠”。
中锋的位置上,布拉德·米勒的身影是必须提一提的,虽然他是个老将,但传球视野和低位策应绝对让那帮年轻的小伙子收益匪浅。可惜,这家伙状态起伏有点大,火箭没法百分百依赖。2012年的火箭还在旧阵中摸爬滚打,试图找到“合体”的最佳方案。
额外爆点:队中还有个“迷你沙奎尔”,小罗伯特·萨拉赫斯(Robert Sacre,虽然他更出名是在湖人),这类角色球员保证了火箭轮换阵容的深度。那年火箭阵容有点魔幻风,主要靠“散打功夫”打天下,没有超级巨星压阵,但整体靠团队合作赢得尊重。
2012年火箭的进入季后赛机会虽然扑朔迷离,但那年代的首发阵容让队伍在攻击和防守两头都没薄弱环节,尤其后场组合够 spicy,拿到球简直像“开了挂”一样挥洒自如,连关键时刻的施展空间都让对手“头昏眼花”。
你问我那年教练是谁?莫雷和麦克海尔在幕后的组合那是默契十足,大佬式的战略谋划让火箭即便手握“不完美兵力”,照样能打出惊喜。但别被“幕后黑手”名字骗了,这届教练天天对阵容调兵遣将,比游戏开外挂还带劲。
说点彩蛋,火箭那年虽然没有像现代那样的超级大咖,但正因为这帮“不算顶级球星”的组合,火箭反而成为了联盟里的“活宝”,打起球来像一场“杂耍秀”,让球迷看得目不暇接,还能偶尔来个“爆冷击杀”,堪称“打不死的小强”!
当然,说到2012年不能不提的就是当年新人林书豪这波“闪电侠”走势,就像赛场上的流星划过天际,粉丝们只要一看到他首发,心里那叫一个嘿嘿乐,仿佛看到“东方韦德”降临。再加上马丁的得分支援,火箭的进攻犹如装上了涡轮喷气,引爆赛场氛围。
咱们来说说每个首发位置的小秘密。控卫林书豪,除了得分能力上线,他运球突破时还带点街头花式动作,看得对方防守都想说“兄弟,别整了,你是来打比赛还是跳街舞?”;得分后卫马丁号称“火箭的点球王”,投篮精准度高到让球迷怀疑这家伙有没有装暗器;小前锋阿里扎则是防守 穿梭机,锁定对方关键得分手像追杀电影里的主角;大前锋更换频繁,是骨干和边缘摇摆,但偶尔还能送出漂亮的助攻;中锋米勒普普通通,但有时会“爆发”,让对方中锋哭爹喊娘。
说到这儿,火箭2012年的首发阵容大体就是这么个Cookie——甜中带点奇怪味儿,但又让人忍不住一块接一块吃。毕竟,这帮兄弟们都背着“改写火箭历史”的使命,虽然看上去不够炫酷,但赛场下的团结和冲劲儿真心让人服气。
话说回来,大家心里有没有什么秘密武器?火箭那年有个“替补王”讨喜也算江湖传说,关键时刻上去打鸡血模式,搞不好一个三分直接让局势逆转,不是盖的。不过这些替补阵容的活跃度真是燃爆,简直就是NBA版的“打鸡血俱乐部”。
哎,说到这儿,咱突然想到一句经典运动员口头禅:场上不拼命点,怎么对得起养你的球鞋?火箭2012年这帮首发,也正是凭着这样的铁血精神,硬是从季后赛门槛边缘挤了进去,打得对手心惊胆颤。
这下你要是问我2012火箭到底首发谁?我只想说,你的键盘敲得够快,我这脑洞开得够大——快去找找比赛录像,亲眼瞧瞧那个赛季的“林疯狂”和“马丁火力”是咋燃烧的吧,不然“输了一半乐趣”你懂不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