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跳水夺冠作文素材(奥运会跳水作文素材)

2023-01-10 7:01:12 体育资讯 yemeh

求2012奥运人物故事(可做作文素材的)

中国代表团的第十一和十六枚*,分别来自跳水女子双人十米台和男子双人3米板,王鑫 /陈若琳、王峰/秦凯两对搭档,不负众望,一路领先,顺利问鼎,值得庆贺。对于跳水队这个成绩,我们高兴是一定的,但是,不能够用激动来表达。中国跳水队实力超群,什么情况下取得胜利似乎都在情理之中。对他们而言,比奥运会就像平时比赛一样轻松。随便几个动作,*到手,羡慕!

倒是仲满的男子佩剑个人*,来得突然,出乎所有人的意料,一举圆了几代中国剑客的夺金梦,实在是可圈可点,值得庆贺。

廖辉的那个男子举重69公斤级的*,来的不容易,在石智勇的起重机彻底熄火的情况下,小伙子能够顶住压力,艰难夺冠,委实不容易。对于石智勇的弃权,我在比赛之前就有点担心,他不是穆特鲁,世界上没有几个穆特鲁,想做体坛常青树,不是那么容易的。说到举重,就一起来说说刘春红吧,小丫头那实力真叫一个强,六次试举,把把成功,还能五破世界记录,夺冠的同时也创造了世界举重史上的奇迹。反过来看男子77公斤级的李宏利,他的那枚输在体重上的银牌,多少叫人感到可惜。仔细想想,又没有什么值得可惜的,他的失利,归根结底还是一个实力问题。李宏利费尽全身力量挺起198KG的杠铃,人家韩国选手挺203都没有费多大劲。抓举赢来的5公斤的优势,瞬间化为乌有,可惜!这里我谈一个笑话:当年在泰国亚运会上,中国的跆拳道选手陈中和韩国的一名选手比赛,该死的裁判偏袒韩国运动员,让陈中最终丢掉比赛。陈中非常恼火,教练员对她说:以后争取不打比分,打效果,一腿放到,看裁判怎么偏袒。于是就有了陈中以后的披挂腿。话虽然有悖奥运精神,但的确是那么回事。如果李宏利能够挺起来那个203KG,压力就是韩国选手的,那厮的实力尽管很强,但是208对他也是一道坎。李宏利啊,还得继续努力,才能在将来的比赛场上,所向披靡,建功立业。

再说说体操女团,这块*我们都快盼瞎眼了,它才姗姗来临,叫我们一时间都不知道该怎么庆贺了,二十四年,几代人的努力,终于盼来这一天,高兴!让我们记住这群勇敢漂亮的女孩的名字吧:程菲、江钰源、杨伊琳、何可欣、李珊珊和邓琳琳。

中国第18金:刘子歌破世界纪录夺200米蝶泳*。看到这则消息,我整个人都疯掉了,许多年了吧,我们曾经的辉煌成为了历史,看其他国家争金夺银,我心里着急啊。刘子歌的表现让我看到了中国水上运动的第二个春天,加油。。。

拿到女子运动步枪三姿射*的杜丽哭了,哭声里面,有成功后的喜悦,有压抑后释然。在杜丽射丢北京奥运会首金后,小姑娘承受了来自各方面的压力,咬牙坚持,终于打了一个漂亮的翻身仗。好!恭喜杜丽没有被困难击倒。恭喜她为中国代表团赢得第十九枚*。

说说杨威吧。“千年老二”的帽子让这个倔强的小伙子一直为了自己心中的目标默默耕耘。28岁,在体操这个吃青春饭的群体里,算是大龄了,可是杨威那股不服输的尽头激励着他,他克服伤病的困扰,挥汗如雨,不断进取。终于迎来今天的成功,当这一刻来临时,杨威---我们的英雄,他有资格向全世界晃起大拇指说:我是*。。。。杨威,好样的!!!

在我写这篇博文时,前方传来好消息,女子个人射箭张娟娟夺冠 获中国首枚奥运会射箭*,冲破了韩国队在该项目上的垄断,为中国代表团获得第二十一枚*,恭喜!!!

奥运*全红婵的故事作文素材

奥运*全红婵的故事作文素材

在平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作文了吧,通过作文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你知道作文怎样才能写的好吗?下面是我帮大家整理的奥运*全红婵的故事作文素材,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991年,13岁的伏明霞出现在世界游戏锦标赛时,年近30岁的美国选手克拉克非常不满,认为伏明霞还是一个孩子,却没有想到,伏明霞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年龄最小的世界*,并被载入吉尼斯世界纪录,也是第一个、*两次登上《时代周刊》封面的中国人。

二十年后,14岁的全红婵,在十米跳台上,不仅以三次满分的跳水记录一跳成名天下知,也成为第32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中中国代表团里年龄最小的世界*。

而2007年3月28日出生的全红婵,如果不是因为众所周知的原因导致第32届奥运会推迟一年至2021年举行,她还没有达到奥运跳水的*年龄要求,在参加奥运会之前也没有经历过任何的国际赛事。

这几天,媒体上、网络上,关于“全红婵”三个字铺天盖地。

我们也从媒体中得知了这位小*背后的一些家庭故事:

父母均为广东粤西农民,家境清贫,上有一哥一姐,下有一弟一妹。哥哥不喜欢读书去了上海打工,姐姐喜欢读书目前就读高中算是家里兄妹们的“学霸”,弟弟妹妹则和全红婵一样是体校里的游泳运动员,而母亲因为遭遇过车祸留有后遗症。

学体育很苦很累,拼搏出来天下知,拼搏不出来的绝大部分不上不下地陷进生活的泥沼里,所以,一般经济好的人家都不愿意把孩子送到体校里学体育。

但是,全家五个孩子,有三个孩子被送进免学杂费的体校,全红婵直到14岁也没有去过动物园和游乐园,*吃的零食是五毛一包的辣条……可想而知,全家的经济状况并不太好,也就有了全红婵在采访镜头前对着全世界说的那番话:妈妈生病了,治病要花很多的钱,我就感觉自己也得挣钱,好寄回家给妈妈治病。

全红婵的这番朴实、接地气的夺冠表白,顿时让全世界无数吃瓜观众们唏嘘和点赞。

接下来,随着媒体对全家更深入的报道,我们能看到全红婵之所以成为世界*,除了性格好、天赋高、特别懂事和努力之外,也以家人在背后的支持和理解分不开:哥哥时常关于她的生活和跳水,为了观看她的比赛给她打气,不惧被炒鱿鱼也要观看;爸妈观念朴实低调,除了支持她放开跳,并没有告诉她要为家里挣钱而跳这类的话,没有给她很大的压力;在全红婵夺冠之后,在商人自发奖励的巨额奖金面前,父亲以“不能消费女儿的荣誉”为由坚决拒绝……

朴实不强势的父母,家风好,兄弟姐妹既感情好又团结。——于是,在没有伪娘和顶流资本的'包装生产下,在父母家人的'理解和支持下,在教练们慧眼识英才的层层选拔和培养中,在自己的天赋和努力拼搏的加持下,一个出身贫穷家境、没有权贵背景的农村小姑娘,以淡定的心理、扎实的技术能力一跳成名。

因为努力,因为懂事,因为继承了中国传统的孝道,更因为成功,从此,媒体和赞助商纷至沓来,生病住院的爷爷也被妥善关照,全村以她为自豪,历届“跳水女皇”被她圈粉,被媒体称为“天才少女”……世界的温暖为她而绽放,世界对她温柔以待。

但是,正如全红婵的教练所说,希望媒体们不要把全红婵塑造成“天才少女”,全红婵能够成功,与她的努力和自觉的刻苦训练分不开。

年仅14岁的全红婵,通过朴实的、不懈的努力和拼搏,让自己在不知不觉中达到领域的顶峰,实现了自我人生社会价值,这才是我们对孩子们所要宣扬和学习的偶像。

中国跳水夺冠作文素材(奥运会跳水作文素材) 第1张

跳水姑娘吕伟夺魁记作文200字

题目:《“飞天”凌空——跳水姑娘吕伟夺魁记》她站在10米高台的前沿,沉静自若,风度优雅,白云似在她的头顶漂浮,飞鸟掠过她的身旁。这是达卡多拉游泳场的8000名观众一齐翘首而望,屏声敛息的一刹那。轻舒双臂,向上高举,只见吕伟轻轻一蹬,就向空中飞去。有一瞬间,她那修长美妙的身体犹如被空气托住了,衬着蓝天和白云,酷似敦煌壁画中凌空翔舞的“飞天”。紧接着,是向前翻腾一周半,同时伴随着旋风般的空中转体三周,动作疾如流星又潇洒自如,一秒七的时间对她似乎特别慷慨,让她从容不迫地展示身体优美的线条:从前伸的手指,一直延续到绷直的足尖。还没等观众从眼花缭乱中反映过来,她已经又身体,笔直地像轻盈的箭,“哧”地插进碧波中,几股白色的气泡拥抱了这位自天而降的仙女,四面飞花悄然不惊。“妙!好极了!”站在我们旁边的一名外国记者跳了起来,这时整个游泳场都沸腾了,如梦初醒的观众用震耳欲聋的掌声和欢呼声,来向他们喜爱的运动员表达澎湃的激情。吕伟精彩的表演,将游泳场的气氛推向了高潮。她的这个动作5136,从裁判手里得到了9.5分。这位年方16岁的中国姑娘,赢得了*。她的娇小苗条的女伴、17岁的周继红,也以接近的分数赢得了银牌。当一个印度观众了解到这两个姑娘是中国跳水集训队中最年轻的新秀时,惊讶不已。他说:“了不起,你们中国的人才太多了!”

跳水*的故事50字

伏明霞, 这个中国的小明星, 像天边一道绚丽彩霞, 11岁就照亮了天际, 成为亿万人瞩目的世界*; 14岁成为巴塞罗那奥运会女子10米跳台跳水*得主, 4年后又在亚特兰大奥运会上获两枚跳水*, 成为当今跳水界乃至整个体育界的走红人物。

小明霞7岁开始练跳水。她吃了不知多少苦, 流了不知多少泪。为了加强关节的柔韧性, 矫正孩子们的关节, 教练每天都让小家伙在各自房间里练功。他们坐在小板凳上, 把双腿平放在另一个小板凳上, 然后由教练或探望的家长帮忙, 坐在小家伙的双膝上。大人100多斤的重量, 一压就是几十分钟, 孩子关节疼痛难熬的程度, 是可以想象出来的。小明霞疼得眼泪像决堤河水哗哗流个不止。她用小手使劲拍打着妈妈, 尖声喊着: “到时间了吧?到时间了吧?”妈妈为了让孩子成才, 真是铁石心肠, 不为所动。小明霞尽管连声哭叫求饶, 但第二个晚上, 她还是乖乖地坐在板凳上, 等着压韧带。这是一个多么有毅力的孩子啊! 成功正是孕育在坚韧不拔的毅力之中。

1987年, 小明霞被国家跳水队教练於芬看中了。经过精心培养和严格的训练, 小姑娘开始一步一步登上了世界*的宝座。1990 年7月, 在美国西雅图举行的友好运动会上, 徐益明教练果断地把伏明霞推到疾风暴雨中考验, 让她参加了比赛。面对人高马大的外国运动员, 伏明霞就像童话里的小矮人。但小明霞犹如鹤立鸡群, 技压群芳, 终於夺得友好运动会女子10 米跳台跳水*。中国小女孩一下子爆出了世界大赛的冷门。

1991年1月4日, 在佩思世界锦标赛女子跳台赛中, 伏明霞又赢得了这个项目的*。从此, 伏明霞像九霄彩霞一般照亮天际。然而, 任重而道远, 正如她在1992 年7 月26 日的日记中所写: “今天预赛成绩不错, 我排在第一; 但那已经成为过去, 明天我要重新开始, 一轮一轮地拼。”功夫不负有心人, 在1992 年7 月27 日跳台跳水决赛中, 伏明霞沉着稳健地一轮一轮拼到底, 战胜了所有的对手, 为祖国赢得了又一枚奥运会女子10米跳台跳水的*。14岁的小明霞再次成为万众仰慕的*明星。

飞天凌空文章按照怎样的顺序结构写全文,每一部分具有怎样的特点?

《“飞天”凌空》是一则新闻,新闻的六要素就是:人物、时间、地点、事件、原因、发生过程。

《“飞天”凌空——跳水姑娘吕伟夺魁记》是记者夏浩然、樊云芳写作的新闻,描写的是前中国跳水运动员吕伟在跳水的那一美妙瞬间。

飞天凌空文章按照怎样的顺序结构写全文,每一部分具有怎样的特点?我来回答

1982年11月24日,在印度新德里举行的第九届亚运会上,中国运动会吕伟夺得女子10米高台跳水赛*。本文记者目睹了吕伟在1.7秒的时间跨度里夺冠的精彩瞬间,并对此作了热情洋溢的报道。飞天,佛教壁画或时刻中在空中飞舞的神。本文比喻中国跳水姑娘吕伟夺冠的精彩瞬间如仙女般优美绝伦.表达对运动员吕伟为国争光的赞美,为 中国有这样*的跳水运动员而自豪,表达作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飞天 凌空最后一段在内容和结构上有何作用我来回答

将整个特写推向高潮,也将体育健儿奋力拼搏为祖国争光的主题突显出来。

原文:

她站在10米高台的前沿,沉静自若,风度优雅,白云似在她的头顶飘浮,飞鸟掠过她的身旁。这是达卡多拉游泳场的八千名观众一齐翘首而望、屏息敛声的一刹那。

轻舒双臂,向上高举,只见吕伟轻轻一蹬,就向空中飞去。一瞬间,她那修长美妙的身体犹如被空气托住了,衬着蓝天白云,酷似敦煌壁画中凌空翔舞的“飞天”。

紧接着,是向前翻腾一周半,同时伴随着旋风般地空中转体三周,动作疾如流星,又潇洒自如,1.7秒的时间对她似乎特别慷慨,让她从容不迫地展示身体优美的线条,从前伸的手指,一直延续到绷直的足尖。

还没等观众从眼花缭乱中反应过来,她已经展开身体,像轻盈的、笔直的箭,“哧”地插进碧波之中,几串白色的气泡拥抱了这位自天而降的“仙女”,四面水花则悄然不惊。

“妙!妙极了!”站在我们旁边的一名外国记者跳了起来。这时,整个游泳场都沸腾了。如梦初醒的观众用震耳欲聋的掌声和欢呼声,来向他们喜爱的运动员表达由衷的赞赏。

吕伟精彩的表演,将游泳场的气氛推向了高潮。她的这个动作“5136”,让几位裁判亮出了9.5分的高分。

这位年方十六的中国姑娘,赢得了*。

当一个印度观众了解到这个姑娘是中国跳水集训队中最年轻的新秀时,惊讶不已。他说:“了不起,你们中国的人才太多了!”

求-- “奥运跳水*” 的故事,随便举几例,*是中国。

奥运大事件回顾 伏明霞三届夺金

伏明霞,1978年8月16日出生在湖北武汉,1987年入湖北跳水队,1990年被选入国家跳水集训队。在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上,年仅14岁的伏明霞夺得了十米跳台*,成为奥运会历史上年龄最小的奥运会*,并帮助中国实现在跳台跳水项目上的三连冠。伏明霞在25、26、27届奥运会里共获得四枚*,是我国奥运历史上第一个在奥运会上实现三连冠的运动员。伏明霞在1990年和1991年均被美国《游泳世界》杂志评选为跳台跳水世界*运动员。

伏明霞在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上夺得10米跳台*时只有 14岁,是奥运史上最年轻的*,随后她的照片被登在美国《时代周刊》的封面上,这也创下了中国运动员之先河。此前一年,她还赢得了第六届世界锦标赛跳台桂冠,成为最年轻的世界*并被载入《吉尼斯世界纪录大全》。1996在亚特兰大奥运会上,她夺得台板双料*,成为继高敏夺得汉城和巴塞罗那奥运会3米板*之后,蝉联跳水*的第二人,这也是一个世界纪录。站在悉尼奥运会女子三米板领奖台的*层,已是她第三次参加奥运会,获得第四枚*,这一纪录是空前的。

不少美国记者眼中,伏明霞简直就是*的化身。他们说:“伏明霞一出场,其他选手只能拿银牌。”此评价虽说有点夸张,却足见被誉为“跳水皇后”的伏明霞在全球跳水界的份量。自从在1991年的世界锦标赛上一鸣惊人,年纪轻轻的伏明霞便一直得到了国外传媒的宠爱有加。今年悉尼奥运会,曾告别跳水生涯的伏明霞怎么也想不到自己还是那样的受欢迎,《纽约时报》甚至还开了天窗,就为了守侯她获奖的一刹那。

1

996年在亚特兰大,她获得3米跳板和10米跳台的两枚*。2000年悉尼奥运会,重披战袍的伏明霞以一金一银的成绩再次向世人展示了她在跳水项目上的无可匹敌。可以说,自1992年巴塞罗那*夺冠以来,她创造了一个不折不扣的“伏明霞时代”。

跳水皇后高敏:

让国外选手感叹和她同时代是悲剧

在“江山代有才人出”的中国跳水队有不少让人难忘的面孔,但提起“跳水皇后”,人们脑海中马上就会浮现出那个笑靥如花的女孩,那个两度获得奥运会*,开创跳水届“高敏时代”的传奇人物——高敏。

高敏以体型优美,动作轻盈,稳定性好为特点,压水花技术尤为突出,是世界上*突破600分大关的女子跳水运动员。在她的时代,她的技术难度和稳定性已远远超过任何对手,是世界上当之无愧的跳板跳水女皇。

高敏从4岁开始学游泳,10岁时加入四川省跳水队,并显示出过人的天赋。

1986年,年仅15岁的高敏就站在了第五届世界游泳锦标赛的跳板上,世界从此记住了这个笑容甜美的小姑娘,她以582.42分夺得女子3米板*,这个分数是世锦赛历史上的*分。

这是高敏建造自己世界霸主地位的第一步,一个时代从此拉开了序幕。

自此开始,高敏的跳水生涯光芒四射,一帆风顺。她在1987年跳水世界杯上再夺3米板*。

1988年首尔奥运会是18岁的高敏参加的第一届奥运会,她以580.23分的*优势获得女子3米板的*,实现了“三连冠”。

1989年在第六届世界杯跳水赛上,高敏获得女子1米板和3米板两项*。

1990年在澳大利亚国际跳水赛上高敏再获1米板和3米板两项*。同年北京举行的第十一届亚运会跳水比赛中,高敏在家门口夺得了1米板和3米板两枚*,并与队友一起获女子团体*。

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高敏22岁,她凭借出色的发挥再一次赢得女子3米板的*,成为中国奥运历史上第一位蝉联奥运会*的女运动员。这一次的辉煌后,高敏决定退役。

称高敏为世界跳坛的传奇人物绝不为过。从1986年到1992年,高敏在她参加的所有重大赛事中保持全胜,共获得70多枚国际比赛的*、11项世界*,蝉联两届奥运会*。1987年、1988年、1989年连续三年被美国《游泳世界》杂志评为年度世界*跳水运动员。

高敏开创了一个长达7年的“高敏时代”。那时的高敏被外电称为是“任何一个女板运动员都想战胜的目标。”许多国外选手认定:“与高敏生活在同一时代是个悲剧。”

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之后,22岁的高敏决定退役。退役后的高敏并未放弃她的体育事业,她于1994年赴美国学习体育管理,后到加拿大开办了一家跳水俱乐部,自任教练。2005年高敏随丈夫回到了北京,并出版了自传《追梦》。

高敏曾说,正是由于国外的那段生活,使她充分了解到国外跳水的训练方式与方法,是根本无法与中国相比的。中国跳水队的训练方式,在世界跳水界都是具有不可比拟的优势。

谈到北京奥运会,高敏对中国队很有信心,“8金对于中国跳水队来说,是一个*有希望实现的目标,就算是有些意外或冷门出现,相信中国跳水也至少会有6金入账。”

免责声明
           本站所有信息均来自互联网搜集
1.与产品相关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均由发布单位及个人负责,
2.拒绝任何人以任何形式在本站发表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相抵触的言论
3.请大家仔细辨认!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对此不承担任何相关法律责任!
4.如果发现本网站有任何文章侵犯你的权益,请立刻联系本站站长[QQ:775191930],通知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