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起NBA选秀,火箭队18年的那波操作,真的是一场“惊心动魄”的肥皂剧。话说回来,当年火箭的选秀签位和选人,咱们先别急着嘲——先看看这堆“瓜”到底有多料!18年的选秀签位,简直堪比老友的装神弄鬼,明明是送人情,结果却变成了无限传销……
如果你当时没follow,得先给你科普点背景。2018年,火箭在选秀大会上的18号签其实是个“坐山观虎斗”的位置。作为一支有哈登领衔的争冠球队,火箭老铁们原本希望能捡个有潜力的好苗子补充阵容深度。可惜,这个位置捡人的坑太多,真要捡宝,得靠点神来之笔。
可是这年火箭没有高光时刻,反而像玩“盲盒”一样,选人的活儿让人哭笑不得。比如最终选中的球员,与当年选秀榜上那些让人心心念念的“潜力股”相比,简直是个大反差。稍微靠谱点的选手?那都被乐透区的哥哥们手快脚快“抢”走了。火箭下半场才挑花眼,怎么能跟高手过招呢?
除此之外,火箭还在18年选秀中试图通过交易操作换取更多资产。结果,这些交易里头的“坑”真是深不见底,反复将球队的选秀权像炒股一样低价抛售。球迷看到这个,不禁感叹:“火箭兄,你这是要把未来整个卖给对手冒险啊?”
更有趣的是,这18号签的命运跟火箭此后几个赛季的成绩也如影随形。你看哈登一边单打独斗,一边球队调兵遣将,选秀投赢了个寂寞。其实,这种状况,常年看NBA的老粉丝都有共鸣——选秀不是万能的,选得不精,那就是海底捞针。
顺带一提,18号签虽然处于首轮,但并不是保证NBA成材的金票。从众多历史资料来看,18号选手的发挥多半在中规中矩和偶尔爆发之间摇摆。火箭想靠它折腾出个惊喜,难度堪比“用筷子夹核桃”。
顺着这条线,咱不得不聊点幕后秘闻:火箭管理层在18年选秀前的组合策略堪称“大海捞针”,但更像是“瞎猫碰上死耗子”。决策层不敢轻易碰水,就先换个姿势再来扎,结果一波接一波的选秀操作,结合一次次交易,火箭的选秀权越积越薄。
你要是想问:“为什么不直接把手里的18号签用来换更有保证的选手?”嘿,这就牵涉到火箭的挣扎心态,和他们对现有阵容的迷之自信。哈登的硬实表现,多少让管理层头脑发胀,选人策略也跟着摇摆不定。
其实每年的选秀,都是针对未来的一场赌局。火箭18号签这一局,输了不止一点点。那年选的球员里,真实上场表现算不上惊艳,能留下名号的更是不多。结果球迷们日常吐槽:“火箭选秀就像碰瓷,眼看着未来满地筹码散落,却没捡到一分子弹。”
更可悲的是,18年的选秀签并没有成为火箭翻身的契机。相反,这个坑让粉丝们笑中带泪。偶尔想想火箭的选人策略,就像相亲一样,选来选去没发现合适对象,最后只剩下“备胎”们为球队努力打拼。
看完这些,你是不是也有点想问:火箭这么高调的18号签,居然就这样凄惨地蹉跎了过去,到底还有啥“不为人知”的内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