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橄榄球,很多朋友第一反应肯定是“啥玩意儿,这不就是那个小伙子摔来摔去的运动吗?”其实不完全对!咱这橄榄球真的是高大上,刚猛又讲究技术活儿的运动。尤其是那个“触地得分”——听名字挺简单吧?但你要真搞明白它的门道,那绝对比魔法变脸还复杂一点点。别急,咱们今天就来给大家划重点,秒懂“触地得分”究竟是个啥玩艺儿!
说白了,这6分就是橄榄球比赛里的“大神级好成绩”,你知道吗,橄榄球里的得分方式多了去了,比如射门得分,安全得分啥的,但触地得分是最核心、最主要的得分方式,很多关键比赛的胜负就靠它翻盘。
如果你是橄榄球新手,可能会纳闷:为什么不是“触球得分”而是“触地得分”?这里就有讲究了!光是手里拿着球可不算数,你必须把球滚过对方的得分线,也就是“端区”的地面,意思就是球必须触碰到地面,而不是悬空或者只有球员本人越过线那么简单。这一点儿有点像我们玩游戏的时候,必须站稳点才算得分,这样才能防止“假触”作弊哈。
除了6分正经触地得分,橄榄球还有几个兄弟动作,带你全方位了解“触地得分”系列操作:
1. 加分球(Point After Touchdown,简称PAT):触地得分后,球队有机会再加1分或2分。加1分就是在3码线踢个球穿过横杆,没错,类似足球的射门;加2分则是再次带球冲端区。如果你踢穿了,球迷席上肯定炸开锅。
2. 进攻安全得分(Safety):跟触地得分相反,这个是防守方得分的一种方式,通常是对方球员被擒杀在自己的端区里,攻防逆转也让你觉得“这场戏太精彩了”。
3. 两分转换(Two-Point Conversion):这就是触地得分后的加分选择,不走传统的踢球路线,而是直接冲进端区拿2分,难度大,但刺激满分!
再多说两句,那触地得分到底怎么算?规则明确得跟坐标轴一样精确:你得把球带过对方的达阵线(也叫得分线、端区线),且球必须接触地面。别偷点小聪明,单单靠球员身体越过线没用,手上的球跟地面来个亲密接触,才能奏效。
顺带一提,裁判会派专门的助理用视频回放给你鉴定“有没有触地”,这也是为啥橄榄球比赛看着紧张兮兮,大家都盯着裁判手里的屏幕,像是在看春节联欢晚会的彩排录像一样。
这里还得说说,橄榄球触地得分的由来,罪魁祸首是19世纪的英国和美国小伙子们。早年间他们喜欢拿着椭圆形的“橄榄球”奔跑撞人,想得分其实就是把球带过线压地板。随着时间推移,规则不断完善,“触地得分”才变成了现代橄榄球比赛里的王炸。?
听了这么多,估计你已经按奈不住,想亲自上场试试了。只要掌握了“球碰地=6分”这条规矩,基本橄榄球里触地得分的精髓你就get到了。话说回来,是不是觉得这个东西有点像篮球里的“扣篮+上篮”,又带点足球射门的味道?运动真是神奇,让人边玩边学,爽得不要太明显!
想象一下,下次和朋友唠嗑,来了句:“你知道橄榄球触地得分得几分吗?是6分,别跟我说什么5分也算,规矩写死了!”保证秒变朋友眼里的体育大神。
当然,如果你看橄榄球比赛,发现某个球员突然一个冲锋撞飞三四个防守,把球狠狠地压在对方地面上,那你可以大声喊:“Touchdown!666!”保证全场气氛炸裂,连旁边那个平时不看球的邻居阿姨都能感受到场上的热血沸腾。
而且,不得不说这个“触地”动作还能引来一些脑筋急转弯——比如,谁先把球“触”到地上,是球员赢,还是球更聪明?如果球憋着不碰地,输了会不会就成“空气得分”?嗯,想想就刺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