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视频加载中...
原标题:第二十四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在北京隆重开幕
习近平出席开幕式并宣布本届冬奥会开幕
李克强栗战书汪洋王沪宁赵乐际韩正王岐山 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
来自世界各地的领导人和贵宾等出席
筑梦冰雪,同向未来。2022年2月4日晚,举世瞩目的北京第二十四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开幕式在国家体育场隆重举行。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开幕式并宣布本届冬奥会开幕。中华文明与奥林匹克运动再度携手,奏响全人类团结、和平、友谊的华美乐章。
李克强、栗战书、汪洋、王沪宁、赵乐际、韩正、王岐山等党和*,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以及来自世界各地的领导人和贵宾出席开幕式。
夜幕下的国家体育场华灯璀璨、美轮美奂,这座以鸟巢造型闻名于世的建筑,即将创造历史,成为世界上首座举办过冬奥会和夏奥会“双奥”开幕式的体育场馆。
19时15分许,来自世界各地的国家元首、政府首脑、王室成员和国际组织负责人等贵宾陆续抵达。此时的金色大厅流光溢彩,充满着春节喜庆气氛和冬奥激情活力。
开幕式正式开始前,国家体育场气氛热烈。伴随着欢快的音乐,来自北京、河北两地的群众来到场内,以质朴而火热的广场舞表演笑迎八方宾朋。场地上巨大的“福”字,营造出中国年的喜庆氛围。大屏幕上,来自河北张家口、黑龙江哈尔滨、江苏南京等国内10座城市的群众,向世界展现着中国“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的热忱和激情。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也发表了视频致辞。场内、场外,中国、世界,共同唱响“一起向未来”的冰雪欢歌。
19时57分,体育场中央上万平方米冰雪晶莹的巨幅地屏上出现“过年好”的中英文字样。在《和平——命运共同体》的乐曲声中,习近平和夫人彭丽媛同巴赫等走上主席台,向观众挥手致意。全场响起长时间热烈的掌声和欢呼声。
2月4日,恰逢中国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一个节气“立春”。20时整,开幕式倒计时表演在中国传统历法的时光轮转中开篇,大屏幕上依次闪现二十四节气,全场观众随着数字变换齐声呼喊:10、9、8、7、6、5、4、3、2、1……在一片欢呼声中,体育场中央地屏上,一轮明月升起,翩翩彩蝶飞舞,蒲公英的种子飞向空中,绚丽的焰火点亮鸟巢上空,绽放出“立春”的中英文造型,在冬日传递着春的消息。
播音员向观众介绍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习近平和巴赫起身向大家挥手致意,全场再次响起热烈掌声。
一名儿童小号手吹响《我和我的祖国》的悠扬旋律。中国各行各业、先进模范人物、56个民族的代表,用双手将鲜艳的五星红旗缓缓传递到体育场升旗区,交付礼兵手中。全体起立,高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五星红旗冉冉升起,迎风飘扬。
场内灯光转暗,一滴冰蓝色的水墨沿着巨幅竖屏从天而降,幻化为黄河之水,一泻千里,翻腾的浪涛凝结为一片冰雪天地。一座巨型冰立方从冰雪天地中形成,过往23届冬奥举办城市历史,随着24道“激光刻刀”的雕琢,闪回其上,最终定格为“2022中国北京”。6名冰球运动员“滑”入场内,做出挥杆击球动作,带动“激光刻刀”的激烈雕琢,最终将冰立方塑造成为晶莹剔透的冰雪五环。
20时17分,运动员入场式开始。一扇冰雪雕刻的“中国门”打开,来自奥林匹克运动发源地的希腊代表团首先入场,下届冬奥会举办地的意大利代表团和本届冬奥会东道主中国代表团最后出场,其他国家和地区代表团按简化汉字笔画顺序先后入场。本届冬奥会共有91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团参加。在未来的16天时间里,近3000名运动员将在五环旗下同场竞技。伴随着19首世界名曲串接组成的背景音乐,运动员们步入体育场,不时向观众挥手致意。现场观众用热烈的掌声和欢呼声,欢迎他们的到来。
在《歌唱祖国》的激昂旋律声中,东道主中国代表团最后入场,两名持旗手——中国钢架雪车女将赵丹和速度滑冰名将高亭宇走在队伍最前列。场上掌声雷动,欢呼声一浪高过一浪。本届冬奥会中国代表团共388人,其中运动员177人,创历届冬奥会中国参赛人数之最。
运动员入场完毕,各代表团引导员高举雪花造型引导牌聚合在一起,共同构成一朵“大雪花”,大屏幕播放短片《更强更团结》,将开幕式“世界大同,天下一家”的主题表现得淋漓尽致。
随后,北京冬奥组委主席蔡奇致辞。他说,正值中国农历虎年新春之际,来自世界各地的运动员、教练员和嘉宾相聚北京,共享冬奥盛会,见证北京成为全球首个“双奥之城”,见证中国为奥林匹克运动续写新的传奇。在习近平主席亲自推动和中国政府坚强领导下,我们践行绿色、共享、开放、廉洁的办奥理念,与国际奥委会等方面通力合作,克服疫情影响,实现北京冬奥会如期开幕,向全世界展现了人类面对困境战胜挑战的坚韧之姿。让我们携手同行,一起向未来,谱写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崭新篇章。
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致辞。他感谢北京冬奥组委、中国政府部门和全体中国人民。巴赫说,中国在冬季运动方面取得的非凡成就,开启了全球冬季运动的新时代,将使全球冬季运动参与度登上新台阶,让中国人民和全球各地的冬季运动爱好者从中受益。
21时51分,开幕式迎来激动人心的一刻。国家主席习近平宣布:北京第二十四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开幕!顿时,全场沸腾,璀璨的焰火腾空而起,在空中呈现“迎客松”的造型,表达对全世界来宾的欢迎,掌声、欢呼声经久不息。
来自世界各地的76名年轻人走进体育场,并肩而行。所过之处,一幅展现世界各国人民休戚与共、共克疫情、为梦想激情拼搏的照片长卷徐徐展开,如同一条影像的长河静静流淌。长河两侧,寓意团结和吉祥的中国结图案,渐渐幻化为“一起向未来”的中英文字样,表达着携手同行、共创未来的美好期许。
在歌曲《想象》静谧的歌声里,24名身着红色运动服的滑冰运动员分为四组,以矫健的身姿滑过冰面,留下长长轨迹,轨迹上呈现出奥林匹克新格言:“更快、更高、更强——更团结”,展现着全人类的共同梦想。空中,模拟高台跳雪的发光人形,飞过冰雪五环。与此同时,竖屏影像上展现出多个项目的冰雪运动,共同呈现冰雪运动之美。
6名旗手手执奥林匹克会旗入场。他们是中国不同时期*冬季项目运动员的代表——新*位冬季项目世界*罗致焕,中国首位夺得冬奥会男子项目奖牌的运动员李佳军,实现中国花样滑冰项目冬奥会*“零”的突破的双人滑选手申雪,中国首位冬奥会雪上项目*获得者韩晓鹏,温哥华冬奥会短道速滑女子接力*获得者张会,实现中国速度滑冰项目冬奥会*“零”的突破的运动员张虹。
44名来自河北阜平山区的孩子,用希腊语唱响奥林匹克会歌。歌声中,奥林匹克会旗缓缓升起,同五星红旗一道高高飘扬。
在五环旗前,中国越野滑雪运动员王强和单板滑雪运动员刘佳宇、中国自由式滑雪裁判员陶永纯、中国单板滑雪教练员季晓鸥,分别代表全体参赛运动员、裁判员、教练员及官员宣誓。
大屏幕上,名为《未来的*》的短片吸引了全场观众的目光,蹒跚学步的小萌娃们成为冰雪运动的爱好者,虽然一次次跌倒、爬起,却始终欢笑着面对挫折,轻松幽默的画面令观众忍俊不禁。笑声中,天真可爱的孩子们出现在体育场内。他们手持闪闪发光的“白鸽”,自由欢愉地奔跑,从四面八方汇聚到体育场正中,组成一个心形,环绕在那片“大雪花”周围。
22时10分,取自奥林匹亚的奥运火种抵达国家体育场。本届冬奥会火炬传递于2月2日至4日在北京、延庆、张家口三个赛区进行。奥林匹克森林公园、颐和园、八达岭长城、大运河森林公园……奥运之火穿越古老与现代、连接历史和未来,向世界展示着厚重而又充满创新活力的中华文明。
7名火炬手高擎火炬,分6棒,在体育场内进行最后的传递。曾连续11次获得速度滑冰全国*的“50后”运动员赵伟昌,在卡尔加里冬奥会短道速滑比赛中获得1枚*、2枚铜牌的“60后”运动员李琰,在盐湖城冬奥会上实现中国体育代表团冬奥会*“零”的突破的“70后”运动员杨扬,男子100米亚洲纪录保持者“80后”运动员苏炳添,在索契冬奥会上蝉联短道速滑女子1500米*的“90后”运动员周洋,曾经创造辉煌战绩的中国运动健儿接力奔跑,赢得全场热烈掌声。
最后一棒传递到两位“00后”运动员——越野滑雪运动员迪妮格尔·衣拉木江、北欧两项运动员赵嘉文手中。万众瞩目下,两名火炬手跑向“白鸽”环绕的“大雪花”,将火炬嵌入“大雪花”中央,形成了这座由所有代表团雪花造型引导牌组成的主火炬。主火炬在奥运历史上*使用“微火”方式,充分体现了绿色环保的理念。
绚烂焰火腾空而起,整座体育场顿时化为欢乐的海洋。
这是14亿多中国人民永难忘怀的时刻,这是冬季奥林匹克运动又一辉煌的瞬间。历经6年多精心筹备,克服新冠肺炎疫情不利影响,中国人民以勤劳、勇毅和智慧,必将向世界奉献一届简约、安全、精彩的奥运盛会。
今夜,北京拥抱世界!
今宵,世界瞩目北京!
出席开幕式的国际贵宾有:俄罗斯总统普京、柬埔寨国王西哈莫尼、新加坡总统哈莉玛、哈萨克斯坦总统托卡耶夫、吉尔吉斯斯坦总统扎帕罗夫、塔吉克斯坦总统拉赫蒙、土库曼斯坦总统别尔德穆哈梅多夫、乌兹别克斯坦总统米尔济约耶夫、埃及总统塞西、卡塔尔埃米尔塔米姆、阿联酋阿布扎比王储穆罕默德、波兰总统杜达、塞尔维亚总统武契奇、卢森堡大公亨利、摩纳哥亲王阿尔贝二世、阿根廷总统费尔南德斯、厄瓜多尔总统拉索、蒙古国总理奥云额尔登、巴基斯坦总理伊姆兰·汗、波黑部长会议主席特盖尔蒂亚、巴布亚新几内亚总理马拉佩、韩国国会议长朴炳锡、泰国公主诗琳通,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联大主席沙希德、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谭德塞、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总干事邓鸿森、新开发银行行长特罗约、上海合作组织秘书长张明等国际组织负责人,共计近70个国家、地区和国际组织的官方代表。
在京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国务委员,*人民法院院长,*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在京全国政协副主席以及中央军委委员出席开幕式。
***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贺一诚,中国国民党前主席洪秀柱出席开幕式。
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负责人等出席开幕式。
扫描下图二维码看更多新闻
直播吧5月19日讯 法国队公布了欧洲杯26人大名单,相较于2018年世界杯,有9人无缘本届欧洲杯。
在这9名球员中,包括费基尔、乌姆蒂蒂以及马图伊迪等人,他们将无法跟队参加今年欧洲杯。
附无缘欧洲杯的法国世界杯*成员:
阿雷奥拉(巴黎)、费基尔(贝蒂斯)、马图伊迪(迈阿密国际)、恩宗齐(雷恩)、托万(马赛)、本杰明-门迪(曼城)、乌姆蒂蒂(巴萨)、拉米(博阿维斯塔)、西迪贝(摩纳哥)
【相关新闻】法国队欧洲杯大名单:本泽马回归!吉鲁、姆巴佩、格子在列
(Luca)
“和平、友谊、进步”是奥林匹克运动会的宗旨,而当战争爆发时,奥林匹克运动也无可避免地受到冲击。夏季奥运会在历史上曾因第一次和第二次世界大战取消了3届,而冬奥会则由于第二次世界大战被迫中断举办两届。
1936年冬奥会之后,第五届冬奥会原计划于1940年在日本札幌举办。1937年,日本发动侵华战争,日本政府在1938年宣布无法举办札幌冬奥会,瑞士的圣莫里茨成为候选城市。但由于对1936年冬奥会上国际奥委会禁止滑雪教练参加高山滑雪比赛颇有意见,瑞士方面也宣布放弃承办权。1939年,德国向国际奥委会提出,上一届冬奥会的举办城市加米施和帕滕基兴可以承办第五届冬奥会。可惜的是,最终第五届冬奥会还是没能在1940年如期举办。几个月后,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1948年圣莫里茨冬奥会海报
1945年9月,第二次世界大战宣告结束。二战结束后,夏季奥运会和冬季奥运会的举办被提上日程,在这个过程中,1948年夏奥会确定在伦敦举行。国际奥委会曾希望英国同时承办冬奥会,但遭到英国方面拒绝。后来,1948年第五届冬奥会落户瑞士的圣莫里茨。
这是中断两届赛事后,冬奥会再次成功举办,也是圣莫里茨时隔20年后再次举办冬奥会。这一届冬奥会被冠以“重生的冬奥会”。
我们在之前的“冬奥历史”中介绍过,冬奥会与夏奥会不同,因战争而停办的赛事不计算届数,因此,1948年圣莫里茨冬奥会仍然接续1936年冬奥会,成为第五届冬奥会。
1948年圣莫里茨冬奥会奖牌
圣莫里茨是第一个主办了两届冬奥会的城市,由于瑞士在二战中保持中立,同时圣莫里茨在1928年曾经举办过一届冬奥会,有一定的经验和基础。在时间紧、任务重的情况下,选择圣莫里茨来承办冬奥会,对于国际奥委会来说确实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值得一提的是,在这一届冬奥会上,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德国和日本被抵制在奥运大家庭门外。
3月13日,北京2022年冬残奥会圆满闭幕。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的成功举办,不仅向世界展示了体育竞技的魅力,也为奥林匹克教育留下丰厚的资源。通过体育运动,传播奥林匹克知识,弘扬奥林匹克精神,是国际奥林匹克教育的重要内容。奥林匹克教育对促进青少年身心和谐发展具有独特价值,对推动建立和平而美好的世界发挥着积极作用。
自1894年国际奥委会成立以来,体育、教育与世界和平的理念就交织在一起。如今,随着奥林匹克运动在世界范围内的广泛开展,以竞技体育项目为主要载体、以参与竞技运动为重要内容、以弘扬奥林匹克精神为核心思想的奥林匹克教育越来越受到各国关注。
奥林匹克教育对人类社会和人类文明影响深远
奥林匹克教育是传播奥林匹克知识、弘扬奥林匹克精神、推动体育运动普及的教育活动。
奥林匹克教育源于2000多年前希腊南部奥林匹亚地区以竞技为主的奥林匹克运动。古希腊奥林匹克运动会因战争等原因停办了1500多年。在法国*教育家、国际体育活动家顾拜旦倡导下,第一届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于1896年4月在希腊举行。顾拜旦因此被誉为“现代奥林匹克之父”。经过一个多世纪的发展,奥林匹克运动会演变为人类社会中规模*、水平*、影响最广的体育文化现象,对世界政治、经济、文化、艺术、教育、科技等各领域产生了深刻影响。
奥林匹克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奥林匹克精神。《奥林匹克宪章》指出,奥林匹克精神就是相互理解、友谊、团结和公平竞争的精神。奥林匹克精神对奥林匹克运动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作用。1920年,国际奥委会将“更快、更高、更强”确立为奥林匹克格言,这一格言充分体现了奥林匹克精神的重要内涵。2021年,国际奥委会将奥林匹克格言变更为“更快、更高、更强、更团结”,不仅增加了奥林匹克运动的文化内涵,更凸显了世界人民建设和平美好世界的共同梦想,也意味着奥林匹克运动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可以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
奥林匹克教育是现代奥林匹克运动的一个核心领域。国际奥委会强调,要通过按照奥林匹克主义及其价值观开展的竞技运动教育青年,从而为建设一个和平、更美好的世界作出贡献。《奥林匹克宪章》将“奥林匹克主义”定义为,将身体、意志和思想的品质提升并结合在一个平衡的整体中的生活哲学,并强调奥林匹克运动是面向所有人开展的一致、有组织、普遍和*的行动,体育运动必须与教育、文化相结合。纵观历次奥运会,田径、游泳、体操、滑雪、滑冰、冰球等各种体育项目均发挥了教育功能,不仅增进了各国民众之间的交流,更有效促进了人类生理、心理和社会道德的全面发展。奥林匹克教育已经超越了肤色、*和语言的限制,正致力于通过体育运动增进理解和友谊,促进全人类的发展。
奥林匹克教育在未来将进一步发展完善。2021年3月,国际奥委会第137次全会通过《奥林匹克2020+5议程》,该议程的15条建议中有多个条目涉及奥林匹克教育。例如,鼓励在奥运会后继续开展重要的教育项目,通过课程和国际奖学金等渠道为运动员等群体提供包括心理健康在内的教育,制定实施与可持续发展相关的综合教育计划和指南等。此外,国际奥委会、奥林匹克研究中心、奥林匹克世界图书馆、奥林匹克博物馆等机构提供了多种教育工具,开发了一系列教育教学资源。例如,奥林匹克价值观教育计划是基于奥林匹克运动背景和奥林匹克主义核心原则的学术课程,鼓励参与者体验基于价值观的学习并承担良好公民责任,以传播体育运动所具有的长期效益。
奥林匹克教育在世界多个国家落地生根
在国际奥委会的倡导与推动下,世界多个国家对奥林匹克教育高度重视,制定实施相关政策,开展了一系列各具特色的教育活动。
一是提高体育地位,培养竞技体育人才。各国通过立法修法、制定政策法规引导竞技体育发展。例如,德国的《中小学体育发展行动指南:2017—2022》、俄罗斯的《俄联邦2016—2020年体育发展计划》、日本2011年的《体育基本法》、英国2015年的《体育未来:积极国家新战略》、美国1978年的《业余体育法》等,为体育事业发展奠定了制度基础。同时,重视在大中小幼各学段的学校选拔人才。德国、俄罗斯、日本、美国、英国等国家以学校体育为基础,使中小学成为培养*运动员的摇篮;设置各级各类体育运动学校,在各学段组织开展体育竞赛,选拔有潜质有天赋的孩子,形成“金字塔”型的竞技体育人才培养模式。在社会层面,多种机构、团体为喜欢体育运动的人提供支持。例如,德国超过半数的幼儿园儿童、小学生和中学生都会加入不同体育项目的俱乐部,形成较大规模的竞技体育后备人才队伍。
二是加强运动员身心健康、就业培训等保障力度,促进体育人才可持续发展。2012年,澳大利亚推出“个人卓越计划”,帮助运动员了解并接受终身学习,掌握一定生活技能,为人生各个阶段做准备。2015年,日本实施退役选手“第二职业生涯”支援计划,该计划由日本奥委会、日本国内各个竞技团体与学校、企业和赞助商等多个团体合作,开展企业就职的相关培训,让运动员在退役前学习掌握相关的职业技能。2018年,英国发布《心理健康与精英运动行动计划》,对精英和职业体育人士的心理健康提供支持。其主要做法包括为运动员和保障人员提供高标准的心理健康支持,确保人才在成长路径的每个阶段都可以获得心理健康支持,确保职业运动员协会、英国体育学院、“天才运动员奖学金计划”管理机构等定期共享成功的实践经验,为各级体育教练和保障人员提供正式和非正式的心理健康学习培训机会等。
三是开发利用奥林匹克遗产的教育功能,扩大奥林匹克运动影响力。奥林匹克遗产是指,在奥运会之前、期间和之后很长时间内,奥运会为主办城市、广大民众和奥林匹克运动创造的长期利益。2012年,英国外交和联邦事务部制定了一项包含80多项活动的全球计划,通过体育、文化、教育和更广泛的公众参与促进和平与解决冲突。英国《2010至2015年政府政策:2012年奥运会和残奥会遗产》表明,奥林匹克精神触动了英国数百万人的生活,伦敦奥运会能够激励一代人并帮助改变人们与体育活动的关系。我国也非常重视奥林匹克遗产的教育功能,调查报告显示,截至2021年10月,全国冰雪运动参与人数达到3.46亿人,居民参与率达到24.56%,中国已实现“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的目标,北京冬奥会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遗产成果。
四是成立专门机构,开展与奥林匹克主题相关的教育研究。许多国家的高校或国家奥委会通过建立专门的大学奥林匹克学术研究中心(OSRC)促进有关奥林匹克运动和奥运会的教学、研究、成果产出和会议等活动。目前,全世界已有中国、德国、日本、法国、俄罗斯等超过20个国家建立了53个基于高校的奥林匹克学术研究中心,并面向体育组织中的专业人士提供了与奥林匹克运动相关的研究生课程和慕课课程。2020年,国际奥委会制定了《奥林匹克学术研究中心指南》,旨在为奥林匹克学术研究中心提供清晰的框架,确保与《奥林匹克宪章》完全一致,同时尊重其在学术活动方面的独立性。
五是举办各级各类赛事活动,让更多的人参与体育运动。在德国,体育联合会、体育俱乐部均可以举办各级各类体育赛事活动,不同层次或类别的俱乐部成员可以参加相应水平的比赛。在日本,学校组织体育赛事的案例由来已久,一些学校的赛事历史可追溯至上世纪初。美国的体育运动俱乐部可以组织比赛活动,其成员也可以按赛事计划参加社区、城市或州的比赛。国际上,除了奥运会,影响力*、水平*的体育赛事是国际奥委会于2007年创办的、专门为14岁至18岁青少年设计的青年奥林匹克运动会。青奥会比赛项目大部分与奥运会相同,也设计了许多非竞技类体育项目,让更多青少年投入快乐运动的氛围。
推动我国奥林匹克教育实现更高质量发展
每一次奥运赛事的举办,都是一次奥林匹克教育的*契机。纵观世界多个国家,其奥林匹克教育的推动和发展,均与其奥林匹克运动的举办息息相关。当前,我国已经成功举办北京2008年夏季奥运会、2022年冬季奥运会、2022年冬季残奥会,积累下丰厚的奥林匹克遗产,也为我国奥林匹克教育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005年,北京奥组委与教育部联合制定并启动《“北京2008”中小学生奥林匹克教育计划》,此后一册册浓缩了奥林匹克运动核心内容的课本“步”入中小学课堂,4亿名中国青少年全方位地接受奥林匹克教育,参与奥林匹克运动,传播奥林匹克精神。2018年2月,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北京冬奥组委共同制订《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中小学生奥林匹克教育计划》,明确全国中小学要将奥林匹克教育纳入学校教育教学内容,通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体育课程、德育活动等,开展奥林匹克主题教育。
为推动我国奥林匹克教育更高质量发展,要注重将奥林匹克精神和中华体育精神有机结合。“为国争光、无私奉献、科学求实、遵纪守法、团结协作、顽强拼搏”是中华体育精神的主要内容。在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上,我国运动健儿赢得了全世界的关注和尊重,展现出新时代中国运动员的精神风貌和竞技水平,以实际行动落实拿道德的*、风格的*、干净的*的要求,生动诠释了奥林匹克精神和中华体育精神。为此,要将弘扬中华体育精神作为奥林匹克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开创我国奥林匹克教育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同时,要为学生提供更多接受奥林匹克教育的机会和平台。发展奥林匹克教育,需要在学校、家庭和社会通力合作基础上,将学校作为奥林匹克教育的主阵地。未来一个时期,要进一步完善奥林匹克教育规划及配套措施,适时将奥林匹克教育活动纳入综合评价体系,加强大中小幼奥林匹克课程一体化建设,健全包括中华传统体育项目在内的体育竞赛体系,加强学校与专业体育团队交流合作,支持基础教育学校深入开展以奥运为主题的研学旅行,增进青少年学生对奥林匹克知识、奥林匹克精神的理解。让青少年在日常学习生活过程中,增强体质、锤炼意志、健全人格,享受各项体育运动带来的乐趣,促进青少年全面发展。
少年强则中国强,体育强则中国强。发展体育事业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内容,能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强大精神力量。当前,在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向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的重要历史节点,我国的奥林匹克教育及各项教育事业要紧紧抓住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提供的宝贵机遇,在不断提升竞技体育综合实力的同时,培养青少年更加努力拼搏、开拓进取的精神,为世界和平贡献中国智慧与中国力量,推动全人类共筑美好未来。
(作者系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助理研究员)
《中国教育报》2022年03月17日第9版
今天的内容先分享到这里了,读完本文《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之后,是否是您想找的答案呢?想要了解更多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法国队2018世界杯阵容相关的体育资讯请继续关注本站,是给小编*的鼓励。
女排世锦赛比赛时间表2022年女排世锦赛比赛时间表:9月28...
今天阿莫来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竞走*王丽萍教跑步王丽萍教练组处理结果...
今天阿莫来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18年辽宁男篮夺冠新闻发布会81岁蒋兴权...
战天狼都谁牺牲了《战天狼》牺牲的角色如下:温涛、张新奎:...
亚运会历届奖牌榜第7届1974年德黑兰亚运会中国仅次于日本...